高精度XRF元素分析儀的操作要求嚴格且細致,旨在確保測量準確性、設備穩定性和人員安全。以下是關鍵要點:
一、環境控制與安裝條件
1.溫濕度管理
需保持實驗室溫度恒定(建議20±5℃),相對濕度低于70%,避免因熱脹冷縮或冷凝水影響光學元件精度。空調系統應獨立于其他高發熱設備區域。
2.防震措施
儀器必須放置在穩固的水磨石臺或專用抗震桌上,遠離大型離心機、空壓機等振動源;若處于多樓層建筑內,優先選擇底層位置。
3.電磁屏蔽
避開強磁場干擾源(如變壓器、電動機),必要時采用穆金屬罩進行局部屏蔽;電源線路單獨走線并接地良好。
1.均質化處理
粉末樣品需過篩(通常≤200目),塊狀樣品表面經拋光去除氧化層;液體樣品使用專用薄膜窗口杯承載,厚度嚴格控制在檢測限以內。
2.化學前處理禁忌
禁止使用含鹵素有機溶劑清洗樣品,防止殘留氯/溴元素污染后續測試;金屬樣品避免酸洗過度導致晶格畸變。
3.尺寸規范化
固體試樣直徑須覆蓋準直器孔徑的80%以上,厚度滿足無限厚條件(可通過預掃描確定最小需求厚度)。
三、開機初始化與校準程序
1.預熱穩定期
通電后至少預熱30分鐘,使X射線管靶材充分活化,探測器高壓模塊達到熱平衡狀態。期間禁止執行測量操作。
2.多層級校準驗證
依次進行以下步驟:
-能量刻度校正:使用標準源(如Fe)修正脈沖高度分析器的道址偏移;
-強度歸一化:通過NIST認證的標準物質建立工作曲線;
-漂移監控:每日運行前后各測一次監控樣,偏差超過±2σ時觸發重校準。
-注意:不同基體效應需匹配對應的校正模型(經驗系數法/康普頓散射校正)。
四、高精度XRF元素分析儀測量過程精細化控制
1.計數時間優化策略
根據元素含量動態調整采集時長--痕量元素(<0.1%)延長至60秒以上,主量元素可縮短至10秒但不少于3個完整周期。
2.防護優先級
操作人員必須佩戴鉛當量≥0.5mm的圍裙及手套,樣品夾持工具選用非金屬材料;緊急制動按鈕位置醒目且可快速觸達。
3.實時譜圖診斷
關注峰背比是否異常,疊加譜中出現未識別峰時立即暫停測試并排查干擾因素(如雜質熒光、脈沖堆積效應)。
